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,用专业所学守护百姓健康。7月10日至17日,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“沂蒙‘乡’‘约’乡村振兴服务团”一行9名师生在指导教师胡莹莹的带领下,奔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,围绕直播助农、直播旅游、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与急救技能培训三大板块,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重点项目。此次活动由共青团山东协和学院委员会立项支持,旨在通过“互联网+健康”双轮驱动,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精心筹备:把课堂搬到沂蒙老区
“费县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,也是山东协和学院社会实践长期对接的县域。”出发前,服务团在学校医学技能中心多次召开筹备会,从直播设备调试到急救物品准备,从路线踩点到受众需求问卷,逐项敲定细节。团队学生负责人付德民介绍,成员们根据自身专业分成“直播助农组”“旅游推广组”“健康宣教组”和“后勤保障组”,并提前与费县团委、费城街道、薛庄镇等6个重点村完成需求对接,确保“带着问题来,拿着方案干”。


直播助农:一部手机让“土货”出村进城
7月12日上午9时,费县新庄镇富隆村彩山前村山楂种植大户吴修海的果园里,三脚架、补光灯、声卡等专业设备一字排开。随着“3、2、1”倒计时,抖音号“沂蒙‘乡’‘约’”准时开播。镜头前,曲城锌同学一边将新鲜软枣猕猴桃拿到近景,一边科普其独到之处;徐郡齐同学实时回复网友提问,后台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。两个半小时直播,累计观看人数达2.8万,销售额突破1.2万元,吴修海激动地说:“以前挑担赶集,一天卖不了两筐,今天一场直播就把一周的量订完了!”


下午,团队转战许家崖景区,把直播间搬到“天蒙湖”玻璃栈道上。金宇宸、王怡两名同学轮流出镜,用无人机航拍、360°全景镜头展示“沂蒙山小调”诞生地的旖旎风光,并穿插介绍当地红色故事、美食民宿。直播结束前,景区官方账号粉丝增长4500余人,线上团购门票500余张。费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,将把此次直播素材剪辑成短视频,用于后期持续引流。
健康义诊:让留守老人、儿童有“医”靠。
“爷爷,您血压有点高,每天要记得吃降压药,盐也要少放。”7月13日至14日,服务团联合费县人民医院在薛庄镇中心小学操场支起“流动健康站”。医生们为150余名60岁以上老人和8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血压血糖检测、口腔检查、视力筛查等服务,并建立健康档案。
针对农村老人突发心脏骤停、儿童异物卡喉等常见急症,团队成员李佳硕现场演示心肺复苏、海姆立克急救法,手把手教村民操作。72岁的独居老人王允兰在模拟人上完成一组胸外按压后,竖起大拇指:“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,今天终于学会,心里踏实多了!”现场发放的100本《农村简易急救手册》被村民“一抢而空”,不少老人表示要带回家让子女也学学。
成果总结:留下一支“带不走的队伍”
7月15日下午,服务团与费县团县委、薛庄镇政府召开座谈会。会上,付德民用一组数据汇报成果:
1:助农直播4场,累计观看10.7万人次,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3.5万元,后续预计每月为农户增收8000元以上;
2:旅游直播2场,全网曝光量突破50万,带动景区周末游客量同比增长30%;
3:健康义诊2场,服务群众230人次,培训急救骨干村民32人,发放健康宣传资料300余份;:形成《费县特色农产品直播电商调研报告》《农村“一老一小”健康需求调研报告》各1份,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。


费县新庄镇富隆村党委副书记赵东方表示,将与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共建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,明年计划引入更多专业师生,把急救培训常态化,把直播课堂开到更多村庄。
青春誓言:把论文写在沂蒙大地上
“8天时间,我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对青年人才的渴求。”返程大巴上,胡莹莹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当老人拉着孩子的手学会心肺复苏时,当农户第一次对着手机说‘宝宝们下单’时,我们读懂了‘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’的真正含义。”
下一步,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“沂蒙“乡”约”乡村振兴服务团将依托康复、影像、口腔等专业优势,打造“互联网+健康+农文旅”融合示范样板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 |